跳转到内容

面对比老一辈更现实的 90 后,我们如何谈论爱情?

看到许多网友对《大鱼海棠》情怀泛滥、三观不正的指责,其罪证正是椿违背天规、不顾族人安危、为爱不计一切代价的爱情观,想起多年前阿兰·布鲁姆这位爱情原教旨主义者面对不再相信爱情的学生们时发出的困惑:他们没有激情,没有希望,没有绝望,没有对爱与死一线之间的感受,这让我很难理解。

又想到一位在大学教授女性文学的女老师讲过的自身经历:90年代,我开女性文学课,修课的许多是男生,他们说我想谈恋爱,但不知道女孩子是怎么想的。那时是把自己代入进去,对爱情依然有向往。但最近再开这个课,基本都是女生来修,和她们讲文学里的爱情,她们的反应是爱情太累了,浪费时间,还不如睡懒觉。这位老师感叹道:面对比我们这些老一辈更现实的90后,我们如何谈论爱情?

爱情在今天面临极为悖论的境地。一方面是银幕上满谷满仓的爱情饥渴症和绵绵不绝的“恋人絮语”,爱情在诸多电影里甚至成为主人公的免死金牌(譬如《美人鱼》里邓超和杨允的人鱼恋成功为资本家邓超洗白),今天的爱情也已经无关性别、年龄、地域等限制,爱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获得毋庸置疑的合法性。

但另一方面,正如阿兰·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里所言,今天的爱情又备受威胁。第一个是“安全性”的威胁,即今天人们期待一种“零风险”的安全的爱情。第二个威胁是认为爱情不重要,只是一种舒适的享乐,而不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正是在这双重威胁下,那种需要以全部身心为代价的爱情沦为笑柄。

在《好莱坞与情路难》一书里,作者朱利耶指出里爱情电影在今天面临的困境:人们不再相信电影借助夕阳、恋人的画面所宣扬的永恒的爱情了。如今,当银幕恋人双唇相碰的刹那小提琴配乐大作,观众通常都会觉得很好笑。

那爱情主题的电影对今天的观众意味着什么呢?朱利耶把银幕上花花绿绿的烂俗爱情剧扒了个精光: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一个不再相信爱情的自由主义社会持续地提供爱情替代品。

没错,银幕上的爱情仅仅充当了银幕下千千万万患上“爱无能”的观众的替代品。


是《大鱼海棠》出了问题,还是观众出了问题?

沈河西 大家 2016-07-10

https://dajia.qq.com/original/24persecond/shx160710.html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