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前互联网时代可能更去中心化,只是你观测不到而已

缺乏观测手段,使我们难以判断前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程度究竟有多大。只有在没有靠谱观测量的情况下,文科学者才会提出“数字鸿沟”这样的理论。

例如我们考虑文革:文革时期是文化大一统吗?有没有小众文化?每个人心里有没有小算盘?因为难以观测,所以很难做出统计意义上的有效判断。

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总觉得当时的文化大一统,则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别人的想法而已(谁敢对别人说?)

当代中国和文革时期的财富分布,哪个更不均(中心化)?那你首先需要定义文革时期特权的价值、老毛一句话的价值、江青一句话的价值……——没有观测手段的鸿沟才是最大的鸿沟。

数字媒体能促进小众文化的出现,也就像“数字鸿沟”一样是一个奇幻理论。数字媒体的实际作用是使小众文化更流行、而且更易被观测到,从而被中外砖家填进统计表格中,做成有说服力的出版物,宣传“世界文化正在快速分化”。

但我的直觉判断是,前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化程度显然更低。


数字人群的「部落化」、「小众化」是否在真实发生?这一变化会对商业产生什么影响?

高济禾 知乎 2012-6-1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24316/answer/14395998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