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去“整合”调查类稿子的最佳人选,就是跟记者们一个战壕打过仗的战友

门户时代的读者都会记得,十几年前高居新浪和腾讯网页头条的文章是什么?恐怕与今天的新闻类APP大不相同。

传统媒体用人力和物力、调查特权做出的重大调查报道,会被十来家商业新闻网站放到头条昭告天下,这些新闻具有深远影响力,可以很快得到社会反响、政府反应,媒体记者暴得大名。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完美的循环生态:网站获得流量得到广告,报社杂志社通过授权内容获得收入,记者取得名气和地位。

不过,这个生态在外部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浪潮的双重夹击下,破产了。

调查报道要么就是很难生产,据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每年统计,调查记者年年减少,各个新闻生产机构缩编调查部;另一方面,即便做出来的报道,也得不到传播渠道各大资讯APP的支持;第三,仍然保持高水准调查输出能力的媒体开始尝试付费阅读,比如财新,让许多本可以造成社会轰动的报道黯然失色。

最早、最有能力把这个信息红利变现的,不是别人,而是曾经肩并肩的战友。

去整合这类稿子的,首先要对言论的边界,踩线的轻重有把握,其次要对这些调查新闻有持续关注,对背景和人物熟稔,再次要有踩点的敏感性,文笔过硬。除了一个战壕打过仗的战友,没有人更合适了。


自媒体收割机隆隆驶过 信息差红利寸草不生

王超 超先声 2019-01-14

https://mp.weixin.qq.com/s/klbJbSpD1Y1y6UIfyq61uQ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