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P》系列纪录片:“阶层高低决定人生成败”的固有想法是错的

有很多观众把《56 UP》当做总结人生哲理的绝好素材。然而从一开始就把这部纪录片当做一篇「阶级固化」命题作文的导演艾普特,却在50年后承认《UP》系列的内核,早就脱去了他想要的讽刺意味和政治色彩。

“在这个系列的拍摄之初,我是很固执的。我和参与者们在对于成功、失败、幸福等方面的定义都有着很大的分歧,而他们的想法往往会被我忽视。我习惯于扮演上帝的角色,不带感情地分析他们的优点与不足,预言参与者们未来的发展。直到几十年后,我才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错误。”

比如《21 UP》里的托尼——那个出身孤儿院、愤世嫉俗、想成为马术运动员却不得志的男孩,艾普特预见他迟早要进监狱。但几年之后托尼却找到了一份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并做得很开心。后来,他在片子里根据出租车载客率的变化,预言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此名声大噪,现在和妻子在西班牙贷款买了一栋有泳池的小房子,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

艾普特后来意识到,他“阶层高低决定成功”的固有想法对自己的视野产生了局限。他在拍摄《56 UP》时感慨:“我认为他们会对自己的老去感到担忧和焦虑,整日为低迷的经济形势发愁,时常回忆自己的青春时光,并对年轻时做过的错误决定感到后悔……但是让我惊讶的是,受访者们大多数都在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者其他领域,找到了让自己真正感到舒适和开心的事情。”

虽然艾普特本人是一个为事业可以牺牲一切的工作狂,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并不代表别人所追求的道路就是错误的。那些被主流思想认为没有事业心、没有跨越自己阶层的“失败者们”,也获得了爱与动力,到五十多岁依然乐观且满足,并认为之后的生活还有无限可能。

“所以我应该会继续拍下去吧,《63 UP》《70 UP》……拍到我拍不动了为止,因为我自己也对他们之后的发展充满了好奇。”艾普特在一次采访中谈及后续的规划。

《UP》系列并没有勾勒出一幅英国社会近十年来的宏大群像,而是用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手法,深入描绘了一些单独的个体。


BBC拍摄了56年的「跑题纪录片」:原来,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看理想 2019-01-24

https://mp.weixin.qq.com/s/0egaWuSS2lERjOlnqcinzg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