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互联网思维”光环褪色,“免费理论”失效了

眼下,销售成了互联网最紧缺的职业之一。所有的征兆指向这一点:“免费理论”失效了。这也等于在说“互联网思维”失效了。

2009年,原《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总结了“免费”模式,像他的“长尾理论”一样诠释了新经济的特点,他在书名中说:这就是商业的未来。

免费并不是新鲜策略,比如吉列就“送刀架”但卖刀片,运营商冲话费送手机。但从雅虎作为第一个互联网此类案例开始,“免费”的魔力在于:

它带来用户量和规模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然后,“马太效应”爆发,越多人用越好用,甚至到了“老二非死不可”的地步。

“互联网思维”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你总听过这样一句话:“羊毛出在狗身上。”这句话在中国的准确诠释是:先靠免费、0利润、甚至“烧钱”补贴,烧出一个巨大的用户规模,此后再挣钱不难。

上至学过小米模式的华为,下至三五线城市的老板培训班,都一度热烈学习过这种新模式,连几十年都是收费模式的企业软件行业,也曾刮起一股“免费”旋风。

成为老大后能坐享超级收益,因此风险资本为了超额收益,又愿意支持创业者烧钱一赌。烧钱把公司迅速“做大做强”被视为成功必经之路。

回头再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免费”策略行不通了——补贴仍不失为获取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漏斗之下的用户留存。

蓝湖资本管理合伙人胡磊对36氪说,虽然投资人也会讲,经济模型没有完全验证的情况下,不要太着急拉增长,但在今天的环境下它才真正重要起来,“因为拉增长的代价太大了。”

更糟糕的是,随着时代变迁,拉用户还越变越贵了。

过去十年是全面的高速增长期,据CNNIC数据,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为2.98亿人,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增长至8.02亿。

而最近两年,天花板已然触手可及,QuestMobile的数据是,2018年过去的三个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只增长了三千多万。

一位电商界资深人士称,淘宝京东早期聚集海量用户时,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大约是今天的1/10。网易考拉高管曾在2016年公开表示,很多电商网站在2013年、2014年左右,获得一位新客的成本就超过了三位数。

一位教育领域投资人说,K12教育一个销售线索三年里从不到20元,涨到接近60元,“微信发文章、让人扫码还是最便宜的,头条,百度信息流广告更贵”。

流量变贵只是第一层,竞争还增多了,用户兴奋临界点还提升了。

一位自媒体创业者告诉36氪,他在广点通的投放效果经历了断崖式下跌,跟三年前比,“成本是过去的3到5倍,但转化率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一。”

互联网已经从供不应求时代,到了供过于求时代。

“免费模式”走得通,其实基于几个前提假设:

  1. “免费”后,用户规模的确能快速增长和做大;

  2. 规模的确能带来竞争优势;

  3. 能找到其他的收入方式,并足以弥补“免费”策略带来的损失。

最终,这是一笔账。


去他的“免费”,欢迎进入付费时代

原创: 乔芊 36氪 2018-12-13

https://mp.weixin.qq.com/s/Vo95qw1n9kuEhaWZKspQRw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