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融的意义是让穷人和年轻人得到解放

在陈志武看来,金融的意义不仅是帮助华尔街的投资家赚钱,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更多人,尤其是穷人和年轻人得到解放,获得更多的自由。他分享了两个故事来说明。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当中的“养儿防老”,这背后就蕴含着金融市场当中的“跨期投资”理念。

生老病死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问题,过去没有金融市场、当然也没有相应的金融产品和工具能够来做保障,那么古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多生孩子,把孩子作为跨期投资的工具。

所以中国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就是用孝道来约束孩子,以确保自己对孩子的投资能够在年老的时候得到回报。

那么今天,估计没有父母会死守着“养儿防老”的理念强迫孩子留在自己身边,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金融市场,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就购买保险产品、进行金融投资,来保证自己老年的生活质量。这样就让孩子们获得了自己,他们可以去追求自己的事业,而不用为了父母牺牲自己。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高利贷。大家听到“高利贷”这个词,肯定是非常负面的评论,但是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允许高利贷存在的社区犯罪率更低,包括抢劫、偷窃,甚至是夫妻吵架等等都要少。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允许高利贷存在的社区,能够在人们遇到危机或困难的时候,提供金融产品和工具,帮助人们度过难关。

虽然代价高,也就是利息高,但是可以帮你度过难关,不至于去违法,靠抢劫或者偷盗来换取救命的钱,这样当然就会降低犯罪率。

所以,听到这里会有一个概念,所谓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就是帮助你把“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钱”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配置。

人的一生,最缺钱的时候就是年轻的时候,这时候人力资本也最足、消费欲望也最强,而年老之后,虽然积累了一辈子财富,但是消费能力和欲望都下降了,边际效用当然也递减。

“长辈们不要把借贷消费都看成是浪费”,陈志武强调:

“之所以对消费金融有负面看法,还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金融通识教育远远不够,这就导致很多人一听到消费金融、借贷消费就很害怕,因为好像借钱花是糟糕的,是把今天手中的钱花掉还不够,还要借未来的钱花,违反了我们以往熟悉的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财务原则。”

在陈志武看来,只要一个人借钱花没有超出一辈子的收入预期的话,并没有违反量入为出的原则,只不过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帮助,把未来的收入也变成是今天可以花的钱。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借的没有超出以后的收入贴现总值,那么还是符合量入为出原则的,只不过是把这个收入做一个延伸,不只包括过去的收入和今天的收入,更包括未来的收入预期。

这在金融领域是一个再基本不过的常识,比如很多科技公司负债很多,但是却不影响投资人对它们的高估值,这是因为大家都看到它们未来很赚钱,今天愿意借钱或者投资它们,是知道在未来有回报。

“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多思考一下,多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就会知道借钱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在陈志武看来,过去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没有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今天的年轻人很幸运,有不同的金融产品可以选择,来改善生活、投资自己。

“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按照自己‘一辈子’的收入来优化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消费,而不是按照现在的收入来安排消费和投资”,陈志武表示。

“我知道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做父母的,总觉得年轻人借钱消费不靠谱,好像这会腐蚀年轻人。美国的经历证明,这种担忧是没必要的。”


陈志武:年轻人“借贷消费”背后的金融逻辑

FT中文网内容策划编辑 戈扬 2018-12-6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0566?full=y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