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代课教师的形成和流转:农村小学为何只开到三年级

李校长今年49岁。90年代初,老李职业高中毕业,先后到当地的茶厂和烟厂打工了一年,最终在1993年回到了村里,在村小学做炊事员。

那时的村小有300多个学生,以及包括代课教师在内的12个老师。虽说在学校里做炊事员也和代课教师同等待遇,但职高学历的老李并不甘心就这样一直做饭。

他和当时的许多代课教师一样,力争上进,在2000年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中师(中等师范学校)文凭,这就有了担任小学教师的基本条件。

2002年,他又参加了专门面向民办代课教师群体的“民师提高班”,这是当年在动手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之前,为部分优秀师资“民转公”特别开的一个口子和埋的一个伏笔。

2006年,教育部关于短时间内全面清退代课教师的前述表态之后,老李是当年当地代课教师中第一批转正和拥有正式编制的人。

转正了意味着纳入教育局的正式管辖,成为教师正规军的一员,也因此要接受教育系统的管理,根据供需实际,服从组织调动。从2006年到2014年,他差不多每隔三年就被派到另一所村小教书。

2014年,老李回到这里担任校长。但这里现在已经不再是一所完全小学,也就是没有完整的一至六年级学生,只培养一到三年级的学生。

为什么会在这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资源向乡镇的中心校集中,对周边的村小都形成很强的虹吸效应,也逐渐把村小变成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场所。因为低年级的小孩子不能远离家庭,而四年级以上可以送到中心校开始寄宿制学习生活。

还有一个隐秘的原因在于,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的时候,是把办到四年级及以上的学校作为考核对象的,四年级以下的仅作为教学点,不称为学校,也不纳入考核范围。


只要能把娃看住不辍学,就算胜利

曹东勃 大家 2018-11-13

https://mp.weixin.qq.com/s/fjhvKtc9GKchxXXZ71DOnQ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