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之前的二选一性别压迫越沉重,反抗就越猛烈

在基督教为国教的美国,无论是传统价值观念还是主流道德教育,对性别中的男女区分,多年来一直非黑即白,不可混淆。这也是为什么婴儿出生后,美国医院的蜡烛包立刻分成蓝色(男婴),粉红色(女婴)。

非蓝即粉,只有两种选择,没有中间过渡。蓝与粉的二元制,也一直霸占着美国婴幼儿消费市场,成为根深蒂固的性别颜色符号。

连小孩子庆生会送的小礼包, 都得分成给男孩的和给女孩的两种。如果不分,同一个礼包应该包括明显属于男生的玩具,比如飞机汽车图案的贴纸。

换句话说,给小孩的玩具是有明显的性别指向的,若不GET 到,送礼都会得罪别的家长。

美国这种从零岁开始灌输的男女差别,我这个中国长大的家长简直看不懂。在中国裹婴儿的蜡烛包,往往就是用剩的旧花布单子一裹,哪里会管什么性别政治。这就让不明就里的我曾闹过乌龙, 比如在婴儿性别不确定的情况下,选错礼物,使得敏感的家长不爽。

非粉即蓝指代男女性别,其深处是男女有别的社会划分。这种划分,在孩子小的时候,学校和家长会特别强调。

套用福柯《性史》前言里的话,性别的符号区分并非人类天然而是后天强加,制度性的,无性或性的模糊不清都是忌讳。粉色或者蓝色,你只能二选一。

性别的这种刚性区分,虽然简单,但却是有压制性的,直到近些年,才被性别的多元运动所动摇。

在加州,公校表格上性别这一项开始出现超过十个以上的选项,之前的二选一性别压迫越沉重,反抗就越猛烈。

性别选项的变化只是世道人心变化的一个极小的缩影,更大的变化,是人们对性别角色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家庭责任的认知变化。

比如,男人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约会晚餐女人付钱,妻子挣钱比丈夫多……这些真正撼动社会角色分配既定值的变化,因为与社会经济上的变化紧密相关,其影响远远深刻于所谓的“天线宝宝出柜”。


“娘炮”为何在美国红不起来,根子在性别教育上

凌岚 大家 2018-10-09

https://mp.weixin.qq.com/s/l21Snu3z2LRVymwNnV5avw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