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文化组成部分:儒家文化、灾荒文化、国耻文化、关系文化

中国文化既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也有由于特殊国家经历而留下的烙印。比如说频繁的灾荒和战乱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灾荒文化”。这一次曾家三人的行为多少就有这种灾荒文化的体现。灾荒之中,人们的行为高度目的化,而对体面和尊严的考虑极少。即便今天已经小康,很多人的行为依然像逃难的灾民。

同样,百年国耻的国家经历也留下了特殊的国耻文化,它对中国人如何看世界和国际交往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国耻文化之下,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对任何涉及主权的问题都非常敏感,容易相信阴谋论,有强烈的雪耻意识和对抗意识。国耻文化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重要文化根源。

此外,基于农业文明和封建社会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关系文化和情绪文化,人们重关系,重人情,重面子,而不太在意是非、事实和逻辑。关系文化强调特殊性和变通,但不注重规则、秩序和法律。

这样的文化形式固然有其优点,但是在商业交往和现代社会中往往会造成诸多矛盾。世界上的任何文明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文明融合和文化更新的目的就在于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这是一个国家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文明融合与文化更新:中国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

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汪铮 为FT中文网撰稿 2018-9-25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9538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