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研究表明城市让动物更聪明,但智力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研究者们在一些发达的大都市放置了一些简单的谜题装置,通常是很难开启的食物罐头之类,以比较城市动物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它们的野外朋友有何差异。

结果令人惊喜,从加拿大浣熊到巴贝多红腹黑雀等多种动物,居住在城市的都比栖居在乡间的表现好得多。

尽管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是“狡猾者生存”,一些科学家提出,城市等陌生而变化无常的环境对一系列广泛的认知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们最终推测道,或许城市对演化之路的扭曲作用,已经强大到使得栖居于期间的所有动物都更加聪明的地步——当然,前提是这些动物先得在城市生活中幸存下来。

这一理论引发了众多争议。

即使是支持它的研究者也立刻提出了疑虑:智力是很复杂的。没有人认为新环境是让动物变聪明的唯一驱动力;动物互动的方式,它们如何相互学习,还有它们身处的物理环境的性质,都被认为是影响个体动物行为以及大脑世代演化的重要因素,不论它们住在哪儿。

更别说,到底什么是智力呢?研究者们任何企图验证“城市让动物更聪明”这个概念的尝试,最终都被卷入一场肆虐了心理学界一百多年的持久战。

要测量一个人有多聪明,并不存在世人普遍认可的的方法。人类的智力涉及多方面,难以捉摸,而且它的起源很模糊。定义其他物种的智力就更难了。

怀俄明州立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萨拉·本森-安兰(Sarah Benson-Amram)正研究浣熊智力:

“我们研究领域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回答某个问题,因为我们连应该怎么提问都不清楚。我们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我们不知道每种动物具体如何感知世界。你该如何给各种生物进行一次公平的智力测验呢?——即使退一步,只测验一种动物,就能做到吗?”

然而,研究新环境中的动物,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形成一个适用于所有物种的智力定义。

本森-安兰和该领域内的一些其他学者,将目光聚焦在了灵活性(flexibility)上。灵活性一直被看作衡量智力的必要标准。本森-安兰说:

“面对环境变化,你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应,你不会把曾经管用但现在失效了的老一套反复搬出来。”

这一定义智力的方法——研究者也称之为“行为可塑性”——与所谓某一物种的特殊智力截然不同。

本森-安兰举例说,一只灌丛鸦能够贮藏成千上万颗种子并记住每一颗的位置,这显然是一种特殊的敏度。但是要对付城市里那些陌生的障碍,她这样假设道,动物需要一整套兼具多样性和综合性的智力技能——洞察力、谋略、远见等等。


城市让动物更聪明了?

PAUL BISCEGLIO 神经现实 2018-09-04

https://mp.weixin.qq.com/s/lkPF0R_anJsH2gCb2hJTVA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