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运金牌对运动员后半辈子有怎样的保障?

客观讲,中国运动员把奥运金牌当作一辈子的终极追求,有一部分是国家荣誉感使然,更多的则是实际利益驱使。

一块奥运金牌,除了省市县乡几级奖励,爱国富商、当地土豪也会纷纷给钱、赠房,物质收入少说几百万人民币,这个我们基本都有所了解,也都认可,毕竟为国争光了。

然而奥运金牌对运动员后半辈子的保障,就不是谁都清楚了。

由于很多运动都需要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大多数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高,这也导致了他们在退役后进入社会很艰难,时不时就会听闻诸如某某冠军在澡堂子搓澡,在天桥卖艺等新闻,因为如果不是奥运冠军,其他冠军对获得者退役后的生活基本没有太多保障。

然而奥运冠军就不同了——

首先,全国大学为他们敞开大门,可以由奥运冠军们自由挑选学校、专业,所以就会出现跳水冠军伏明霞入读清华,体操冠军刘璇毕业于北大等情况。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在北京读书,很多人会选择家乡的名校,比如黑龙江的孔令辉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的刘翔选择了华东师大等。

其次,一枚奥运金牌意味着极大可能会终生享受副处级以上待遇,多枚奥运金牌则很有希望跻身局级干部。

奥运冠军退役后的走向大体有两种:体制内和体制外。如果选择体制外,则多会选择利用自己的名气进军影视圈或下海经商,早的有李宁,近来的有田亮。

大多数奥运冠军由于没有大众知名度,一般会选择回家乡进入体制内工作,按约定俗成的惯例,奥运冠军大多数会获得副处级以上的待遇。

2015年,《南方都市报》曾做过统计,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奥运冠军共61人,其中副处级以上56人,比例超过90%。

而几位多块奥运金牌获得者,则会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乒乓冠军邓亚萍、张怡宁,跳水冠军熊倪,都是在30多岁刚退役时就出任副局级领导职务。

奥运冠军的待遇,其实客观反映了全社会对奥运金牌的珍视。全民都觉得这是一项特别了不起的成就,以致奥运冠军获得多少奖励,多少保障,在民间层面都会达成一种共识,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共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开始有了松动。

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奥运冠军太多,没有那么多岗位可供安置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尤其是进入到2010年代之后,奥运冠军的安置开始“降级”,出现了一些只给科级待遇的现象。

另一方面,2008奥运会拿到了金牌榜第一,超过了美国、俄罗斯后,国人开始有了马云、刘强东那种“饱腹感”,开始有了“我们需要那么多金牌吗?”、“获得一枚奥运金牌需要国家投入多少钱?”之类的质疑。这些都让几十年来的“唯金牌论”开始动摇。


佛系看亚运,中国人四十多年才修成的境界

李岩 大家 2018-08-31

https://mp.weixin.qq.com/s/mf_LTGUyYnpgqhdW-TnZ3Q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