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校相声社是学生票友撑起来的,所以水平起伏不定

如今高校校园中进行相声表演的学生,基本上就是两类人:

一类是没有什么相声演出经验,但是对相声十分感兴趣的新人;

一类则是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有着比较丰富表演经验,甚至是已经登台演出过的学生票友(票友,即“业余演员”)。后者之中有些人甚至已经叩过师傅,甚至接收了专业培训。

在这两类人之中,前一类同学是比较多的,我们协会每年都在招新的时候都会见到这样一批同学,都非常热情,都非常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登台表演的愿望;

后一类同学人数不多见但也不是非常罕见,他们中很多人如今已然成名,譬如北京地区就有北京大学的徐德亮,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玥波,以及清华大学的李寅飞,而天津地区也有南开大学“国乐相声社”的裘英俊和于丹,以及曾就读于天津农学院,现在已经是德云社总教习的高峰——在这几个人之中,李寅飞和于丹也都是已经读到了博士的人才,因此李宏烨博士并不是唯一从事相声表演的博士,也未必是他自己宣称的“博士之中说相声最好的”。

不过,该怎么说怎么说,就我观察,能够撑起高校相声社的并不是后一类同学,而是前一类的同学。后者对于高校相声社来说,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而前者则是每年都络绎不断。

故而,高校相声社就有着学校社团的一个通病,水平起伏不定——如果赶上一批水平比较高且热情比较高的同学,那么相声社就会红火上两三年,而一旦等到这帮人毕业,社团的水平可能就会回落到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程度。


博士也不是这么说相声的

聂建松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