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化挪移:强势文化挪用弱势文化中的元素,却不关心内涵

道姆这次之所以惹上麻烦,是因为牵扯上了一个叫“文化挪移”(cultural appropriation)怪物。这个连合适的中文翻译都没有的词,显然不是一个中国概念。但在美国,早在旗袍事件之前的很多年,“文化挪移”引发的大讨论,就已经如火如荼了。

“文化挪移”指的是强势文化从弱势文化中获取元素挪为己用,却对这些文化元素真正的内涵,和创造了这些文化元素的人群都毫不关心。

虽说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少不了要互相拆借,但如果拆借双方关系不对等,拆借就变成了以强凌弱的巧取,即使没有造成明显伤害,对弱势群体来说也难免成了殖民文化的延伸,令人愤懑不齿。

事实上,很多典型的文化挪移现象,的确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比如,美国很多球队用印第安部落的名字命名、用他们的图腾做吉祥物,一直以来都让印第安人耿耿于怀。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有意固化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由此引发的示威抗议此起彼伏。

“文化挪移”这个词的最早出处无从考证。但在美国,2000年代初几部相关专著先后问世,让这个词正式进入了公众视野。其中黑人作家和音乐家泰特(Greg Tate)2003年编撰的《除重担之外的一切:白人从黑人文化中拿走了什么》被视为引发美国“文化挪移”大讨论的第一枪。

泰特在这本书的引言里,阐述了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从智商、运动天分,到性能力,到暴力倾向的种种误会,是如何让白人对黑人文化产生了又爱又蔑的矛盾心理,这种心理又是如何在美国的流行文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我相信资本主义商品拜物(commodity fetish)的起源就是来自被卖到美国的黑奴,他们被从个体的‘人’降格到抽象的‘物’,这使他们既显得高于生活,又显得不似人类。因此,黑人的存在和黑人文化在美国扭曲的种族想象中就同时成了被渴求的违禁品和令人厌恶的恶梦,既要拥有又要抹去。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关于黑人的刻板印象至今还在好莱坞大行其道,也能说明为什么美国音乐界一直在寻找像滚石、Eminem这样可以把黑人音乐做得有模有样的白人艺人——黑人艺人的存在会提醒人们美国流行娱乐的黑人文化起源,而白人艺人的作用正是削弱这种关联。”

如果你觉得这段话不好理解,不如去看看去年获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恐怖片《逃出绝命镇》,黑人导演Jordan Peele的处女作,讲的是白人羡慕黑人的体格、皮肤或视野,就把黑人抓来,通过手术把自己的脑子植入黑人的身体。

这部电影基本上可以作为文化挪移的具象版视频——你只配做载体(管你愿不愿意),我才是灵魂。


在美国为什么不能随便穿旗袍

荣筱箐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