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北话为多语种人群的交流而生,所以才简单、直接、生动、幽默

可以看到,在内地类似的条件下,只要参与各方中有一方是北方语系,又不能随便把这方吸收同化掉,就会按照这种逻辑演进,发音更简单的北方语系就会占优,比如在四川发生过的。因为交流需要嘛,一定走最高效直接的例子。

另一个例子,可能是台湾。一个东北人在台湾实际上是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的——可能比一些南方的大陆来客还感觉宾至如归。

最简单的表达,意味着最短的词,最简单的声调,最形象的比喻,而且,最好,足够幽默。

后来,在西藏,与藏族、门巴族群众接触比较多,很快就发现了非常类似的情况。不同民族在互相沟通时,一定是选择最形象的比喻、最简短的词汇、最夸张的语调。

比如说在某个村,一位藏民向导,拉肚子不能上山,他不会说“拉肚子”,就来说自己“屁股下雨了”。自然,这个词很快就在小范围流行起来。

反过来,汉族同事,也会有意用藏语“打电话”与“啪啪啪之事”之间的谐音,和老百姓开玩笑——这是不需要任何人教的,而且效果奇好。

越是多个语种人群需要迅速沟通交流的地域,他们的方言,特别是早期方言,就越能体现这些特点:简单、直接、生动、幽默。


没有东北话,还能做成有趣的春晚吗

宋金波 大家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