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教思维让日本人总觉得该“虽千万人吾往矣”

苦情的佛教,形成了日本人一种特别的心理句式,可以概括为“即使……也”。

比如江户时代的俳人小林一茶悼念夭折女儿时的情感逻辑:“露水之世,虽然是露水之世,虽然是如此。”作为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形式之一,父亲的深情已经在俳句中表达尽了。这就是日本人“浮世观”的构词法。

从NHK的72小时纪录片对街边小吃摊和夜半咖啡馆出租司机的追踪,到浮世绘“肉笔”春画旁的题诗,你总能在和制的热闹里,读出他们刻意放大的悲凉。就连“二次元”动漫歌曲也一样。

我知爱情本为幻,只是心中仍挂牵?中国人可不绕这个弯儿。“爱”“友情”“世界”,这些原质性的概念,很少受到我们的质疑。除了“湾湾”和香港,主流华语情歌基本上是另一种画风:我俩爱过,但现在你咋背叛了我?

一个先否定,再肯定,一个先肯定,再否定。如果说儒家思想是建构的,充满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能量,佛学就是一种解构性的元素,破坏一切你认为坚固不容置疑的常识。


日本人的“中二”病都是佛教造成的

卢冶 大家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