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代圣贤说“礼失求诸野”,今天主流社会却先谴责底层“失礼”

我想证明的是,底层人物的道德和文化形象,在新世纪后的电影里就转换了,消失了。又过了几年,就有了《我不是潘金莲》。《马背上的法庭》是一个权力精英冲进一群愚昧者之中做孤胆英雄。《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愚昧农妇冲出村子到权力精英中去检验权力的仁至义尽。都是底层的愚蠢和失德。

我不想去讨论真实的底层生态怎么样,那得另起话题。底层当然也不美妙,而且可以说人文生态恶化。底层形象在电影里的变化,也不只是电影的变化,底层本身也在变化。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古代圣贤们面对礼崩乐坏和道德转型,说的是“礼失,求诸野”,今天的主流社会就认为,首先是底层“失礼”,才致使社会既无道统也无法统的呢?什么时候,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学艺术能倒过来,从底层的角度审视一下上流社会的道德操行呢?


八年前为一部电影生的气

何三畏 大家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