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工人子弟看不起学校文化,预示着他们成年后的命运

车间文化原本就具有一种强烈男性沙文主义主题,推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艰苦面对危险的工作。

工人们也普遍认为实践比理论更重要,一个车间里的大幅标语是“一盎司的敏锐直觉可以媲美整座图书馆的学位证书”,工人中间充斥着关于纯粹理论知识愚昧不堪的虚构故事。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对文凭价值的根深蒂固的怀疑态度,即获得这些文凭要在时间、行动、参与和独立性上付出巨大牺牲。

由于崇尚独立和勇敢面对挑战的价值观,工人子弟在成长后往往在角色上与父亲处于竞争冲突的位置。在这过程中,父母往往通过言传身教,不自觉地成为这些价值观的媒介。

但工人阶级文化的这些常见主题,却预示着这些孩子们成年后的命运:

他们看不起文化知识,想做一份更自主的灵活工作,但缺乏长远规划,或者即便想“有一天”开始自己做生意,但却只是日复一日地工作了三十年。

实际上,对这些工人子弟来说,车间文化使他们更如鱼得水,而它与学校文化却格格不入。


为什么工人阶级的子弟仍是工人

维舟 大家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