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利用3D和120帧的新技术,李安更新了电影的镜头语言

目前3D电影的观影效果并不好,沿用24帧一秒的3D画面很容易让观众犯晕。24帧一秒属于2D电影的基本法,提高帧数是必然之路,同时又要兼顾30帧每秒的电视播放规则(毕竟要考虑到院线下线后续的播出),那么同时能兼容24帧、30帧的最低数字就应该是120帧。

这才能让画面过渡曲线变得更为饱满,一秒原先分成24格,现在一秒分成120格,细微的动作变化就变得更顺畅。

解决了基本法,视听手段的更新也是3D电影真正走向成熟需要的标志,就好像当年有声电影出现之后,对镜头语言的变革,正因为有了声音这层媒介,许多画面蒙太奇的语法有了新的突破。

2D电影始终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镜头的纵深可能,2D画面呈现一个二维平面,最多带一个模糊前景和压缩后景,目前主流的所谓“3D技术”其实只提供了一个门槛性的尝试,在视听语言的更新上乏善可陈。

于是在这部电影中,李安尝试在景深镜头里安排至少四层以上的人物关系:深度景深镜头,比如说开场酒店大堂门口,第一层前景经纪人打电话,后一层是队长,再后一层是士兵,最后一层则是酒店服务员。四组人物各行其是,这种四层关系是把人物之间的从属关系用视觉方式呈现出来。

最具代表性的镜头则是比利回家,母亲给他一个拥抱,往后是带孩子的姐姐,再往后一层则是和他关系最好的“暮光女”斯图尔特,她们各自对比利回家不同的反应和态度,在空间关系上就有了对应,亲人之间亲疏关系也可以通过这一个镜头调度来展现。其实这种带纵深走位调度的镜头在其他电影也并不罕见,但是这次李安拍出了新意。


从这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李安的野心

张冠仁 大家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