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我们需要你!我们还要吃掉你!”为什么要给孩子看这样的故事?

也许孩子们喜欢看小孩征服野蛮人的故事;也许孩子们只是喜欢桑达克笔下wild things的样子,就像他们喜欢芝麻街里的那些大嘴巴小人一样。然而,怪物们的獠牙、尖爪、似乎不怀好意的眼神绝对无法让大人心安。此外,怪物们在挽留麦克斯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我们需要你!我们还要吃掉你!”读到这几个字,我想很多父母就直接把书合上了。为什么要给孩子看这样的故事?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问世后即畅销,确立了莫里斯·桑达克的绘本和插画大师的地位。孩子们何以如此接受这本书,如此认可在大人看来阴郁的、荒唐的、难以解释的想象画面,是个费人捉摸的问题。儿童的心理复杂而含混,比成人世界有过之无不及,但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桑达克灵感的来源。他于1928年生于美国,父母都是来自波兰的犹太移民。

严肃地读经,崇尚俭朴的生活,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社区里,只接受一个上帝——一个世纪前,东欧犹太人的这种生活常态并不能阻挡怪力乱神进入他们的想象世界。住在村里的基本都是穷人,深度接触自然界,恐惧森林和野生动物。怪力乱神的想象与信仰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源于现实中的不安全感,尤其是女性、孩子、老人这些弱势群体。

桑达克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我拒绝对孩子撒谎”,意思是他画下的画面都来自他个人的真实体验,画面里的灰暗是他所体验的童年的颜色。虽然他生在美国,但经济状况没比生在波兰好多少,后来连中学都没有毕业,是在打工挣钱的期间,利用美国发达的社区图书馆完成的自我教育。

桑达克的确想画令人恐惧的鬼怪,可它们并没有欺负麦克斯,反而一见到他就尊他为王,在麦克斯走时它们一边笑一边嚷嚷着“我们要吃掉你”,这种奇怪的表达又是什么意思?桑达克后来解释了,这些怪物的原型是他家的亲戚。

那是在1930年代,那帮穷亲戚是在希特勒大迫害到来之际陆续逃到美国来的,当他们来到布鲁克林,看望桑达克一家时,他们是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来的。一方面,他们不会说英语,跟桑达克的母亲一样没什么文化,看到早早移民的桑达克一家,他们既羡慕又嫉妒;另一方面,他们在老家的家园都毁了,留在那里的人后来也死光了,他们见到小桑达克时,忍不住伸出手去捏他的脸蛋,一直捏到两腮发红。

所以书里怪物们的诡异微笑,正是刻在桑达克记忆之中的亲戚们的表情。他害怕他们,觉得他们都笑得恶狠狠的,像是要扑过来吃掉自己;他们使出吃奶的劲头去拧他的脸蛋。桑达克后来讲,这些亲戚都长着“疯子的脸,野性的眼。”


一个有童年梦魇的犹太人,却写出最受欢迎的童书

云也退 大家 2016-10-09

https://mp.weixin.qq.com/s/lhBEw57Yb4SQqyv0WF_UDQ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