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你不理香港,香港也不理你

记得港大文学院办过一个征文比赛,题目为《我心目中的香港人》。我一度想写几句,拿起笔却迟迟下不了手。什么才是一个典型的香港人呢?我不知道。

你让我写北京人,上海人,昆明人,保山人,腾冲人,我可以不假思索,洋洋洒洒:

典型的北京人嘛,就是吊儿郎当,神奇抖擞,笑嘻嘻地扯着嗓门大骂,“你丫傻逼吧?”一股京味儿扑面而来;典型的上海人嘛,男的一般穿着窄脚裤,纯色粉红衬衫,声音细细的,而女的呢,就叽叽喳喳,礼貌地和你家长里短,只不过,如果不恰巧遇到另外一个上海人,她会马上忘了正在进行的对话,调到上海频道开始“侬X*%哇”。

可是香港人呢?

是舍堂里穿着丑啦吧唧的Hall T和拖鞋,在楼道里神情亢奋,声嘶力竭地demo cheer的楼友?

还是旺角服装货店里,带着浓重香港口音,用普通话、英语等多种语言向你推销LV包的小贩

还是中环十字路口,穿着精致,站在红灯前,瞟一眼手表,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含蓄的不耐烦的白领?

我觉得典型的香港人应该有一副潮汕人的面孔:脸嘴小小的,五官不像北方人一样舒展,皮肤有的黑黑的,愈发显得瘦,而眼睛却是鬼灵灵的精亮。

然而,我对香港人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外表上了。和香港人的交往经历,就像没有计划好的长跑,一开始兴奋地猛冲,然后上气不接下气,接着跑一步走两步,最后索性一屁股坐下来不跑了。说是语言隔阂,文化差异,其实都不然,最根本的还是懒。

大陆的学生多了,就围成了一个封闭的温室,自给自足,和外面的大生态隔离开来。等到朋友圈饱和了,自己也懒得再“嗨呀嗨呀”(编者注:音即粤语“喺吖喺吖”,意为是啊是啊)。于是就像鬼魂一样在楼里飘,他们看不到我们,我们也看不到他们。

也许这就是香港:一个路边的旅馆,旅客们交钱,拿钥匙,睡觉,然后匆匆离开。房东不会贴给你个告示,要你参加军训,班会,学生节,团支部活动,党组织生活。就连你毕业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穿着毕业袍,打了半天电话,终于找到一个人帮你照相。

你不理香港,香港也不理你。


香港客

肖开荣(香港大学)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 ,并在后台留言输入关键字转载。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